光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形式,而可见光仅仅是电磁辐射中的一小部分,其亮度和颜色能够被人眼所感知到。光就是人眼能够感知到的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大约在380 nm至780 nm。可见辐射的光谱范围没有非常精确的界限,因为视网膜接收到的辐射功率以及观测者的视觉灵敏度存在一定的影响。
眼睛是一种光学系统,能够在视网膜上产生图像。它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包括角膜、水状体、虹膜、晶状体以及玻璃体等,使眼睛能够针对以105系数变化的照明水平简单而快速地做出反应。眼睛能够感知的最小照度为10-12勒克斯(相当于夜空中黯淡的星光)。
光的波长
波长范围
紫外线辐射 – C (UV-C) 100 – 280 nm
紫外线辐射 – B (UV-B) 280 – 315 nm
紫外线辐射 – A (UV-A) 315 – 380 nm
可见光 380 – 780 nm
红外线 A (IR-A) 780 nm – 1.4 mm
红外线 B (IR-B) 1.4 – 3 mm
红外线 C (IR-C) 3 mm – 1 mm
科学的解释光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形式,而可见光仅仅是电磁辐射中的一小部分,其亮度和颜色能够被人眼所感知到。
电磁辐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电磁辐射的全光谱范围很广,涵盖了能量较高的短波X射线辐射以及能量较低的长波无线电波。
光源对于物体颜色显现的程度成为显色性,也就是颜色逼真的程度,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的表现较好,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也就较近自然原色。显色性低的淘汰对颜色的表现较差,我们所看到颜色偏差也较大。
为何会有显色性高低之情形发生?其关键在于该光线之”分光特性”。可见光之波长在380nm至780nm之范围内,也就是我们在光谱中见到的红、橙、黄、绿、兰、靛、紫的范围,如果光源所放射的光之中所含的各色光的比例和自然光相近。则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颜色也就较为逼真。
平均显色评价(Re):在光源照射下的色彩的再现度的数值表示以Ra100为基准光。数值越低、与基准光差异越大,显色性俞低。